序号 | 著作、论文名称 | 刊物、出版社 | 刊物级别 | 时间 | 作者 |
1 | Lexical Ontological Semantics | 英国劳特利奇(Routledge)出版社 | 专著 | 2019-02 | 吴国向,袁毓林(外) |
2 | 医患互动机制研究:从语言本体到多模态 |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| 专著 | 2019-12 | 孙飞凤,黄立鹤(外) |
3 | 巴山闽水楚人行 英汉诗歌及互译 | 武汉大学出版社 | 文学作品 | 2019-09 | 侯国金 |
4 | 空间设计基础(第4版) | 电子工业出版社 | 一般著作 | 2019-07 | 姚达婷 |
5 |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名胜古迹图集(第一卷、第八卷) | 中国画报出版社 | 译著 | 2019-06 | 王铁均(外),孙娜 |
6 | 日本文学探缘 | 山东画报出版社 | 译著 | 2019-05 | 裴蕾 |
7 | Nietzsche as Precursor of Postmodern Translation Studies | META | 一类A | 2019-12 | 陈历明 |
8 | A study of Macao tertiary students’ attitudes to issues in postcolonial Macao’s language policy and planning | LANGUAGE PROBLEMS & LANGUAGE PLANNING | 一类A | 2019-12 | 阎喜 |
9 |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article titles: the case of Journal of Pragmatics 1978-2018 | SCIENTOMETRICS | 一类A | 2019-10 | 李志君 |
10 | TOWARDS A DISCOURSE APPROACH TO CRITICAL LEXICOGRAPHY |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 | 一类A | 2019-09 | 陈文革 |
11 | Towards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for stress confronting Chinese PhD students |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on Health and Well-Being | 一类A | 2019-04 | 王雪瑜 |
12 | 新诗的音乐性:回顾与反思 | 光明日报(理论版/2000字以上) | 一类B | 2019-10 | 陈历明 |
13 | 话语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 | 当代语言学 | 一类B | 2019-04 | 毛浩然 |
14 | GP and NCP: A challenge to the two new pragmatic principles that challenge Grice | CHINESE SEMIOTIC STUDIES | 一类B | 2019-01 | 侯国金 |
15 | 美国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最新热点与前沿——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(2014-2018年)的可视化混合研究 | 人大复印资料 | 二类A | 2019-03 | 杨敏敏 |
16 | 东南亚华裔混血族群的文化传承调查 | 华侨华人蓝皮书:华侨华人研究报告(2019) | 二类B | 2019-12 | 陈恒汉 |
17 | 语用花径的互动性和连环性 | 外语教学 | 二类B | 2019-11 | 侯国金 |
18 | “曾”字训读词“カツテ”的语义功能历时变化--基于日本和文文献的研究 | 永利集团官网学报(哲社版) | 二类B | 2019-06 | 黄文溥 |
19 | 日本反腐新闻标题跨版块互文分析——基于《朝日新闻》新闻标题语料库 |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(哲社版) | 二类B | 2019-05 | 陈臻渝 |
20 | 图图奥拉的后殖民批评意识——重读《棕榈酒酒徒》和《我在鬼林中的生活》 | 永利集团官网学报(哲社版) | 二类B | 2019-04 | 杜志卿 |
21 | 中外应用语言学论文中的非人称元话语 | 永利集团官网学报(哲社版) | 二类B | 2019-02 | 李志君 |
22 | 战争时期日本文人的矛盾与软弱——以三好十郎的《浮标》为例 | 日语学习与研究 | 三类A | 2019-08 | 郭惠珍 |
23 | 言说焦虑与跨国民族认同--《加西亚家的女孩是如何失去口音的》探析 |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(哲社版) | 三类A | 2019-03 | 陈天然 |
24 | “地方”的记忆与想象:劳伦斯诗歌再论 |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| 三类A | 2019-03 | 陈瑜明 |
25 | 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官方话语研究:梳理与突破 |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| 三类B | 2019-11 | 金子惜 |
26 | 突发自然灾害事件舆情引领的政务微博话语策略研究——以九寨沟地震为例 |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| 三类B | 2019-11 | 柯春梅 |
27 | 自然风景与心灵影像的交融————论劳伦斯诗歌中的环境感知主题 |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| 三类B | 2019-07 | 陈瑜明 |
8 | 胡适译诗《关不住了》的版本考辨 | 外国语文 | 三类B | 2019-07 | 陈历明 |
29 | 《新约圣经》汉、日译本“释译度”对比研究 | 牡丹江大学学报 | 其他 | 2019-12 | 郭莉 |
30 | 案例教学法在MTI商务翻译课程的应用 | 华侨高等教育研究 | 其他 | 2019-12 | 陈恒汉 |
31 | 新时代的境外生英语课程:问题与建议 | 华侨高等教育研究 | 其他 | 2019-12 | 陈恒汉 |
32 | Chinese Folk So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e of Skopos Theory --- Exemplified by Guojin Hou's Translation | Translating China | 其他 | 2019-12 | 刘碧秋 |
33 | 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探究---以英语专业“精读”课为例 | 华侨高等教育研究 | 其他 | 2019-12 | 蔡和存 |
34 | 国际教育学界“海外中国人”研究的概况与特征—基于Web of Science(2000-2019)核心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与混合分析 | 华侨高等教育研究 | 其他 | 2019-12 | 杨敏敏 |
35 | 语言意识影响下EMI课堂效度的建构和提升 |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 | 其他 | 2019-11 | 卫妮 |
36 | 语言接触视野下汉字“形”与日语假名“音”的结合层次分析 | 渤海大学学报 | 其他 | 2019-09 | 孙娜 |
37 |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泉州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与机制研究 | 长江丛刊 | 其他 | 2019-09 | 吴倩倩 |
38 | 灵与欲的融合:《月亮和六便士》中斯特里克兰德的自我追寻之旅 | 学术评论 | 其他 | 2019-08 | 陈紫云 |
39 | 大学教师全英文授课能力提升的方法和途径 | 华侨高等教育研究 | 其他 | 2019-05 | 卫妮 |
40 | 案例法助推课程国际化:理念与实践 | 华侨高等教育研究 | 其他 | 2019-05 | 陈恒汉 |
41 | 日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结构因素解析 |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| 其他 | 2019-05 | 裴蕾 |
42 | 高校EMI教学的影响因素和推动策略 | 华侨高等教育研究 | 其他 | 2019-05 | 陈恒汉 |
43 | 新媒体环境下的词汇学习:以手机APP为例 | 华侨高等教育研究 | 其他 | 2019-05 | 石宝鹏 |
44 | 基于机器翻译实践报告的学生译者工具子能力培养研究 | 电脑知识与技术 | 其他 | 2019-05 | 许春翎 |
45 | 中国传统文化在侨生中的认同和传承现状研究 | 海外英语 | 其他 | 2019-05 | 卢利 |
46 | 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外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现状及英译能力研究 |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| 其他 | 2019-04 | 卢利 |
47 | 中世後期の口語資料における「ところで」の意味用法 | 东京大学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日本语学论集 | 其他 | 2019-03 | 马绍华 |
48 | 司马辽太郎作品中人物形象创作特点分析---以《王城守护者》为中心 |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| 其他 | 2019-02 | 裴蕾 |
49 | "三位一体”的创新重构——以日语翻译教育模式为例 | 科技视界 | 其他 | 2019-01 | 郭莉 |
50 |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课堂沉默和意义与功能研究 |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 | 其他 | 2019-01 | 陆梦菊 |
51 | “产出导向”视域下的在线英语写作中心教学模式探究 | 海外英语(上) | 其他 | 2019-01 | 曾阳萍 |